單元門前的無障礙坡道坡度較陡,電動輪椅難上又難下。通州通瑞嘉苑社區接到居民訴求后,和物業一起改造坡道,不僅減小了坡度,延長了扶手,還根據實際情況將坡道與旁邊的步道連接,打造出緩沖區,方便居民出行。
無障礙坡道改造前,坡道高度較高,出入口連著小區主干路近日,通瑞嘉苑小區5號樓一單元有居民反映,該單元門前的無障礙坡道坡度太陡,電動輪椅很難從坡道上下,希望能將坡度變得平緩一些。社區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查看發現:5號樓一單元與其他樓設計不同,門前的無障礙坡道確實比較短,因此坡度較大;坡道下方就是小區主干路,也沒有緩沖區,確實存在不便。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協調,并與物業溝通合作,共同開始改造坡道。
經過3天的施工,坡道改造于4月11日完成。“除了社區和物業,坡道改造也離不開居民的支持。”負責改造工作的物業工作人員說,由于該單元門前情況特殊,在現場改造時,不少熱心居民前來出謀劃策,最終不僅降低了坡道的坡度,還將坡道與出入口旁的步道連接起來,留出了相對平緩的緩沖區,使用電動輪椅的居民出行時,下坡后可以觀察好路況再走。
坡道改造后,坡度更平緩改造后的坡道讓85歲的居民王奶奶出行無憂。在體驗了兩周后,王奶奶高興地說:“之前斜坡太陡,還對著馬路,我不敢直接下去,怕輪椅翻在路上,得一手扶著扶手,一手拉著輪椅慢慢挪。現在的坡道特別方便,我隨時可以自己下樓轉一轉。每天和老鄰居們聊聊天,心情也好了。”盡管老人寫字很不方便,但她還是專門花了幾天的時間,親手寫了一封感謝信,在女兒的陪同下送到了社區,當面向社區工作人員致謝。王奶奶說,除了坡道改造,平時自己遇到大事小情,也經常有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幫忙,她想通過手寫感謝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