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站等車的兩個小時,可別在候車大廳干坐著啦!周邊就藏著兩處極具歷史韻味的寶藏地點——斯諾故居和于謙祠,非常適合來一場短暫而充實的文化探索。
第一站: 斯諾故居?紅星照耀的北平編輯部,追尋紅色足跡(40分鐘)
斯諾故居位于東城區建國門盔甲廠胡同6號 ,在胡同西段南側,如今已改建為“中安賓館”,但它的歷史意義非凡。上世紀30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此居住。那時正值“華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的動蕩年代,斯諾沒有安于這一方寧靜小院,而是投身到時代浪潮中。他參與一二·九運動,寫下《中國的貞德被捕了》,向世界傳遞中國學生的抗日救亡之聲 。
1936年,他從這里出發,奔赴陜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深入采訪和調查,回國后創作了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這本書首次向世界全面、真實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革命的真相和勝利的必然性。站在中安賓館前,想象著當年斯諾從這里走出,踏上改變歷史認知的征程,心中滿是對這位國際友人的敬意。從北京站出發,步行即可到達,讓這段紅色之旅開啟你的兩小時探索。
第二站:于謙祠?北京保衛戰,緬懷忠義之士 (40分鐘)
于謙祠,又稱于忠肅公祠、于少保祠,位于北京市東城區西裱褙胡同甲23號,從北京站前往,步行或騎行都很方便。這座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的祠堂,原為于謙故宅,現存建筑為晚清時重建 。走進于謙祠,四合院式布局讓人瞬間穿越回過去。前院有倒座房五間,古樸典雅。
于謙,這位明朝的民族英雄,以其剛正不阿的品格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不僅是這么寫,更是這么做的。土木堡之變后,他力挽狂瀾,組織北京保衛戰,拯救國家于危難之中。參觀于謙祠,感受他的忠義精神,體悟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次深刻致敬。
在等車的間隙,走出北京站,去斯諾故居和于謙祠感受歷史,為你的旅途增添別樣的色彩吧。
來源:北京號
作者:北京市重點站區管委會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