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又稱“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經濟負擔等特點,是影響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5月25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專家表示,識別突發中風,牢記“120”口訣,把握最佳救治時機,可有效降低腦卒中的致殘率和死亡率。
青海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吉維忠介紹,中風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主要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類。腦血管堵塞或出血位置不同會有不同的病癥,患者發病后可能會出現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咽困難、平衡障礙、認知障礙等癥狀,嚴重者會昏迷,進而危及生命。
中風的發生與多種危險因素密切相關,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飲酒、缺乏運動、肥胖等可控因素。“從臨床來看,近些年中青年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吉維忠說。
腦卒中發病突然,對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可根據‘中風120’口訣識別中風早期癥狀。‘1’代表一張臉出現了口角歪斜和明顯不對稱;‘2’代表兩只手臂是否出現單側無力;‘0’代表聆聽講話是否清晰。”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副主任醫師冶生壽說,中風的急性期救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若出現了上述癥狀,高度懷疑中風可能,不要盲目施治,更不要等待自行緩解,應盡快撥打120尋求幫助。
中風可防可治,重在預防,防在日常。專家建議,要提升以預防為主的健康意識,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并主動自我篩查高危因素,定期進行中風風險相關的體檢,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相關疾病,能有效預防中風的發生。(記者張子琪、央秀達珍)
(新華社)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