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平谷區的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孵化基地,1.8萬枚由其自主培育的種蛋近日在海關關員的監管下,裝車運往首都機場。5月21日,記者從北京海關獲悉,當前,這批種蛋已抵達馬里共和國并順利通關,這是京產種蛋首次出口非洲國家,也標志著中馬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農業合作的進一步深化。
“這一路上非常順利!”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樊世杰笑著說,這批種蛋經埃塞俄比亞中轉,現在已經安全運抵?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的?馬里共和國。

種蛋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種質資源,其出口質量將影響輸入國的家禽養殖水平和農業產業發展。為了讓京產優質種蛋順利走出國門,北京海關成立“種禽出口專項工作小組”,針對企業首次出口面臨的“無經驗、無路徑”難題,實地調研并建立“一企一策”服務。
“檢疫監管和消毒衛生環節都需要嚴格把控。”平谷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口國養殖場、養殖設備、飼料和管理等往往與國內有較大差距,會影響出口種蛋質量或種禽產蛋率等重要指標。海關關員幫助企業收集進口國對于養殖設備、飼料的檢驗檢疫要求、證書格式等信息,幫助企業完成出口“一條鏈”的升級。
數據顯示,2024年,平谷海關幫扶企業出口種禽2.63萬羽,同比增長59.39%。出口種禽養殖設備2批次,貨值19.92萬元;出口禽飼料122噸,貨值102萬元。
“種蛋與普通出口貨物不一樣,對通關時間及效率的要求很高。”為了保障種蛋質量,應對外方法規復雜、時效要求高的挑戰,海關根據企業出口時間倒排工期,提前做好出口報關報檢、環境衛生調查、衛生證書簽發各環節準備工作,將種蛋出口通關時間壓縮了30%。北京海關統計,今年以來,已有5萬多枚京產種蛋順利出口。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鹿楊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