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大學團隊領銜,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大學的研究者,合作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體積比一粒米還小!
北京時間4月2日,《自然》期刊發表了一項由美國西北大學教授、生物電子研究所主任約翰·羅杰斯團隊領導的研究,介紹了這款堪稱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
▲該心臟起搏器尺寸僅為1.8毫米×3.5毫米×1毫米
這款微型裝置的尺寸僅為1.8毫米×3.5毫米×1毫米。實驗顯示,它不僅能在動物模型和人類心臟組織中有效調控心跳,還能在使用完畢后自行溶解,無需手術取出。這項突破性成果或將為心動過緩患者提供一種潛在的更安全選擇,尤其對心臟手術后的臨時起搏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了論文通訊作者羅杰斯,了解相關技術的誕生與前景。羅杰斯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長期致力于仿生電子器件和可穿戴生物醫學電子器件的研究。他在接受采訪時提到,這款起搏器的體積比目前已知最小的起搏器之一——美敦力Micra還小,“按體積計算,我們的設備大約小500倍。”
“體液”自供電,無需電源和電線
3毫米切口“注射式”植入
據介紹,這款微型心臟起搏器可以通過微創植入,極大降低傳統起搏器所需的侵入性手術風險,比如感染或心肌損傷。具體來說,它可以通過一種創傷很小的手術方式,即裝入導入器,通過寬度小于3毫米的皮膚切口,直接注射到心外膜下心肌淺層。這一結果甚至適用于新生兒,并支持使用微創技術進行植入。
▲約翰·羅杰斯
▲皮膚貼片和起搏器將配合一起工作
羅杰斯預計在兩三年內啟動首次人體植入的研究,使這一技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終成為醫生日常使用的工具,為心動過緩患者帶來一項新型治療選擇。
來源:紅星新聞編輯 杜海鋒 審核 蔣波 鐘瑋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