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一場題為“世界在變·電影作答”的創作者沙龍在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會場郎園Station舉行。方勵、董潤年、楊荔鈉、尹露、張冀等電影人暢談創作者如何面對時代變化。
談及短視頻、短劇對電影的沖擊,《里斯本丸沉沒》的導演方勵直言:“我特別支持(短劇)!外賣吃多了,你不去吃私房精品菜了嗎?短劇看多了,你更期待驚喜。”他認為,其他娛樂方式分走了觀眾對電影的吸引力,這正是帶給創作者的挑戰。在他看來,創作者需要跟觀眾和最廣大的人群在一起,劇本首先要打動自己、打動身邊的人。
《年會不能停》的導演董潤年坦言,時代變化太快,創作者能做的就是忠于自我的表達:“如果自己真心感興趣的事情跟當下觀眾關心的事件或情緒能夠搭起來,就比較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
談及新人創作者,《送你一朵小紅花》《我的姐姐》的制片人尹露認為,制作團隊要勇于戳破新導演對市場幻想的肥皂泡。創作過程中,導演要允許別人對作品提出不同意見。針對演員選擇,她覺得可以跟純新人合作,前提是成本要降下來。
《中國合伙人》《奪冠》的編劇張冀說,創作中最恒久的是對作品中人物的重視。“我會永遠把人物當作朋友,跟他相處,了解他、適應他,最后讓人物從我這里走出去。”雖然創作者可以參考過去的經驗,但絕對不能迷信,“最有安全感的創作是創新,打破原來所有的已有規則。往往越拍得很順的時候,大家反而應該產生警覺。”他覺得創作者團隊之間要爭吵,“我最怕的就是連架都吵不出來的合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袁云兒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