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在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南堤村的麥田里,青年農民史江正用遙控器指揮著無人機給麥苗施肥?!帮w行速度6米每秒,噴幅4.5米?,F在采用無人機施肥,效率比過去純人工提高了幾十倍?!笔方f。
“這里過去都是鹽堿地,糧食畝產只有兩三百斤,縣里這些年建設高標準農田,不僅解決了土地的壓堿增肥問題,還配齊了各種耕種設施,耕地、施肥、打藥、收割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糧食產量比過去增加了一倍以上,大伙兒種糧的底氣更足了。”滄縣南堤村黨支部書記袁振強告訴記者。
南堤村鹽堿地變身高產田,是河北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河北堅持以產糧大縣及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為重點,全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截至目前,河北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400萬畝,約占全省耕地面積的59%。
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理順推進機制是關鍵。河北不僅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列入鄉村振興、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內容,同時在全省范圍內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以獎代補”項目,支持各類農業主體參與建設,其中僅2024年就立項實施60萬畝,有效解決了全省耕地的碎片化、質量下降和設施不配套等問題。
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綜合配套非常重要。河北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中堅持水、土、田、林、路、電等措施綜合治理,全面構建“田成方、路相通、林防風、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生產體系。通過這種一步到位的治理,全省耕地利用率提高3%以上,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10%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下降10%以上,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至20%。其中,作為小麥主產地的邢臺市任澤區,緊貼農業科技發展前沿,推進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截至2024年末,建成高標準農田36.8萬畝,占全區耕地面積的80%以上。
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實行有效管控不可或缺。河北通過制定農田建設項目管理細則和質量管理、項目監管、竣工驗收等制度,構建全環節監管體系,并應用綜合監測平臺,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立項、實施、驗收、使用等全過程信息上圖入庫,實現“有據可查、全程監控、精準管理”。通過全力促進、全面管控,河北高標準農田規模實現穩定增長。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