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在海淀區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五月的鮮花”職工歌詠大會上,首次運用AI技術復原了首屆勞模大會場景。借助沉浸式影像,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目睹1950年勞模代表們赴京參會的盛況。同時,該技術還復原了海淀勞動者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風采,展現了海淀勞動者在各個歷史階段的奮斗足跡與創新精神。
劉金榮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勞動典范代表;李墨林打破季節限制,改變了北京人民冬天只能依賴蘿卜白菜過冬的狀況;王壽生在大葦塘邊開辟小路,引領學生健康奔跑;陳春先勇立潮頭,成為科技創業先鋒……這些通過AI技術復原的畫面,不僅致敬了“自力更生、百折不撓”的工運精神,更凸顯了勞動者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的貢獻,激勵新時代的海淀勞動者繼續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今年海淀區有3人獲評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101個個人和集體分別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市先進工作者以及北京市模范集體榮譽稱號。從一枚枚螺絲的毫厘必爭,到智能制造的顛覆革新,再到勇攀高峰的堅定執著,海淀勞動者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創新之力突破邊界,詮釋了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
現場,來自全區各行各業的10支職工合唱團,600余名海淀職工齊聚一堂,唱響時代強音,獻禮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科技工作者合唱團深情演繹《如愿》,一幅幅航天勞動者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畫面浮現眼前;職工合唱團用歌聲回溯百年征程,致敬中關村從“電子一條街”到全球創新高地的華麗蛻變,展現了“勞動最光榮”的永恒主題。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