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李丹萍)4月8日,《中國文化名片:北京中軸線非遺之旅》新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行。該書系統(tǒng)解讀北京中軸線7.8公里沿線的文化密碼,吸引了近千名師生線上線下共同參與。
活動現(xiàn)場。活動方供圖
《中國文化名片:北京中軸線非遺之旅》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權威專家團隊共同撰寫。全書以“空間為經(jīng),非遺為緯”,串聯(lián)永定門至鐘鼓樓15處遺產(chǎn)點,精選數(shù)百張圖片。其中既有天橋市井的煙火氣、正陽門老字號的商魂傳承,也有故宮的皇家禮制與鐘鼓樓的“時間哲學”。書中附錄《北京中軸線非遺項目名錄》,涵蓋節(jié)慶民俗、傳統(tǒng)技藝等10個類別。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原副主任、北京史研究會原會長李建平。活動方供圖
活動當天,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原副主任,北京史研究會原會長李建平以“北京中軸線非遺之旅”為題發(fā)表主旨演講。“中軸線非遺的獨特性在于‘天人合一的時空觀’。”他說,中軸線既是中華文明的坐標,更是全人類的瑰寶。其承載的“以中致和”哲學智慧,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了獨特的價值參照。
《中國文化名片:北京中軸線非遺之旅》書封。活動方供圖
《中國文化名片:北京中軸線非遺之旅》采用“以物言事、以古聯(lián)今”的敘事手法,將非遺技藝嵌入中軸建筑場景,讓讀者在文字中“觸摸”文化肌理。因此,李建平建議“在行走中閱讀”,將本書作為行走中軸線的文化導覽手冊,按圖索驥開展實地尋訪。“這種沉浸式閱讀不僅能激活歷史記憶,更能在腳步丈量中建立獨屬自己的中軸線認知坐標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