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使用過的手機“二次號碼”再次流入市場后,此前綁定的互聯網賬號卻未解綁,對舊號、新號持有人都造成困擾。針對這一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一季度電信服務質量通告中提到,要指導基礎電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聯合提供“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可一鍵解綁歷史互聯網賬號,目前已覆蓋超200款主流互聯網應用。
市民小琳近期購買了一個新手機號,然而使用過程中,小琳卻偶爾會莫名接收到賬號登錄的驗證碼、快遞信息、平臺消費記錄等。不僅如此,一次小琳在注冊某網絡平臺賬號時,被提示該手機號已注冊賬號。咨詢運營商客服后,小琳得知,自己現在的手機號屬于“二次號碼”,是原所有者注銷或停用后,經過約3個月“凍結”后被重新投放市場的,但這種“二次號碼”可能會存在上一任使用者的歷史互聯網賬號尚未解綁的情況。
小琳遇到的問題并非個例。針對“二次號碼”歷史賬號未解綁問題,工信部正指導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共同推出“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實現對歷史互聯網賬號的一鍵解綁。目前,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服務平臺均已上線“二次號碼煥新”服務。
中國移動“二次號碼煥新”服務頁面。
以中國移動平臺為例,在登陸App后可搜索“二次號碼煥新”服務進入相關頁面。記者在相關頁面看到,抖音、微信、淘寶、美團、支付寶、百度等主流網絡應用均已納入解綁選項中,用戶既可以單獨勾選某個應用進行解綁,也可以選擇直接一鍵解綁超200款主流互聯網應用。移動客服表示,勾選解綁應用并通過身份信息驗證后,即可發起解綁請求。一般在解綁提交5個工作日后,會完成解綁,用戶可通過App或短信查詢解綁結果。
除上線“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工信部還提出要求,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在用戶開戶、過戶、注銷手機號碼及使用手機號碼注冊綁定互聯網應用賬號時,應提醒用戶主動管理手機號碼與互聯網應用的綁定關系。同時,互聯網企業應提供多種注冊登錄方式,防范僅以手機號碼作為用戶標識存在的風險,支持已注銷的號碼用戶通過其他方式登錄使用互聯網服務,確保當前用戶無法登錄到已經注銷號碼用戶的賬號服務里。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