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北京兒童醫院急救中心,診室和搶救室晝夜無歇。在一層急診外科的診室里,醫生謝方南連續3天在崗。
假期,急診外科接診最多的是外傷患兒。6歲患兒晨晨到北京動物園游玩時,不小心摔倒,左側額角磕了一個口子,不住往外滲血。父母趕忙撥打了120。
謝方南仔細查看了患兒傷口情況后表示,傷口較深,需要進行縫合以免感染。一聽說要縫針,小朋友害怕得哇哇大哭。“晨晨最勇敢,還有爸爸陪著你,一點都不可怕。”在謝方南的耐心安撫下,患兒逐漸穩定了情緒。
“縫針后會不會留疤呀?”晨晨爸爸憂心忡忡地詢問。“我們力求最大程度減少疤痕的影響。根據以往患兒隨訪的情況來看,普遍都恢復得挺滿意。”謝方南回答。
晨晨的傷口較深,傷到了皮下脂肪層和肌肉層。謝方南聚精會神,按照層次和紋理將每一層皮膚都仔細對齊。20分鐘后,縫合完成。謝方南笑著叮囑家長,3天后帶孩子到門診換藥。
“醫生,我們需要打狂犬疫苗嗎?”尹女士拉著4歲女兒的胳膊,向謝方南展示著上面一道淺淺的紅印。原來,尹女士利用假期帶著孩子到親戚家串門,女兒與小狗玩耍時,不小心被撓傷了。她補充介紹:“沒流血,但腫起了一道紅印。”
“雖然沒流血,但肉眼可見皮膚破損和抓傷,這屬于狂犬病二級暴露,也是需要立即處理傷口和接種疫苗的。”謝方南開具了疫苗,麻利地安排患兒進行傷口的沖洗和疫苗的接種。
作為兒科急診醫生,謝方南幾乎每逢假期都在崗。他說:“這是我們的工作常態。讓孩子們有事兒隨時找得到人,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孫樂琪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