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來自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經過登記溯源的16套優質紅木,作為全國首批紅木資產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邁出了紅木從單純的資源屬性拓展到資產屬性的重要步伐。
全國紅木制品登記溯源工程首批紅木資產北交所掛牌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胡璐 攝 這是記者當日從全國紅木制品登記溯源工程首批紅木資產北交所掛牌儀式上了解到的。據了解,這批紅木資產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后,將集中在交易所展示20天。20天后,將按照北交所交易規則,由相關買家競價,從而逐步發揮價格發現、資產變現等功能。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紅木制品登記溯源工程管理辦公室主任楊飛表示,此次掛牌是在登記溯源的基礎上,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方式,努力構建“紅木資產數字身份認證—價格發現機制—交易流通—金融賦能”的全過程服務,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交易摩擦,保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這將在有效規范市場秩序的基礎上推動紅木制品資產化交易和資產融資的步伐,讓優質的紅木制品成為老百姓家庭資產配置和資產傳承的重要組成,也促進紅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激發紅木消費新動能。
“將紅木制品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實現登記溯源,有利于實現對產品質量的良性控制,恢復消費者的信心。”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會長周鴻升說,期待此次掛牌能夠為紅木產業和紅木市場的復興提供更多機遇。
經過多年發展,紅木產業形成千億元的年產值規模,但長期以來,由于市場秩序不規范、紅木資產化交易機制滯后等因素,紅木產業面臨嚴峻挑戰。為推動行業規范發展,2023年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成立了紅木制品數字化登記及質量溯源工程管理辦公室,積極探索紅木制品數字化登記、質量溯源和資產化交易解決方案。(記者胡璐、黃垚)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