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藥#近期某女子服用減肥藥后體重反彈近百斤的案例引發關注。醫學研究證實,非法減肥藥常含利尿劑(如呋塞米)、瀉藥(如酚酞)或中樞抑制劑(如西布曲明) ,通過脫水或抑制食欲實現短期減重,但會導致肌肉流失和基礎代謝率下降 。停藥后,機體因代謝適應機制(能量消耗降低15%-20%)及食欲反彈,易出現超量熱量攝入,形成“代謝洼地效應” 。
生理學數據顯示,極端節食或藥物干預可使靜息代謝率下降200-400千卡/日,肌肉量每減少1公斤,基礎代謝降低13千卡/日 。非法藥物引發的體成分改變(如體脂率回升至35%以上,肌肉率下降至60%以下)進一步加劇體重波動 。
科學建議:
規避風險藥物:含芐氟噻嗪、西布曲明的“網紅減肥藥”會引發腎功能損傷及心腦血管風險 ;
規范用藥: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奧利司他(抑制30%脂肪吸收)或GLP-1受體激動劑(如司美格魯肽),后者需配合每周150分鐘中強度運動 ;
體成分管理:通過雙能X線吸收法監測肌肉/脂肪比,確保減重期肌肉流失量<10% 。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減重需遵循“熱量赤字≤500千卡/日、減幅0.5-1公斤/周”原則,建立持續的生活方式干預體系方能維持效果 。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