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5京津冀知識產權保護活動在雄安新區成功舉辦。活動中,京津冀三地7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4家快速維權中心共同簽署《京津冀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合作備忘錄3.0》,標志著我國首個跨區域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完成第三次迭代升級,正式構建起覆蓋“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四位一體的協同保護新格局。
“備忘錄3.0不是簡單的版本升級,而是系統化協同的質變。”河北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王俊隆在簽約現場難掩振奮。他表示,通過創新協同保護機制,突破了創新要素集聚的瓶頸,為京津冀三地協同創新注入澎湃動能。
圖為活動現場 陳汝健攝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蔡鑫介紹,三地通過專家智庫共享、信息平臺互通、研究成果聯用等資源池建設,將實現產業服務標準化、侵權判定智能化、電商保護精準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2024年,三地互移案件線索230條,查辦案件20件。”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二級巡視員孫茂增的這份底氣源自過去三地的協同實踐。2024年三地通過開展“打假保名優”專項行動,建立電商領域聯合侵權判定工作機制,410份聯合侵權判定意見更成為全國電商維權的“判例樣本”。
圖為簽約儀式現場 陳汝健攝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保護體系建設處處長于光看來,創新主體權益保障能力的提升,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知識產權部門打破了行政壁壘,創新了區域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
作為協同創新的前沿陣地,雄安新區在本次升級中承擔著特殊使命。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丁曉龍致辭時表示,雄安新區將以全鏈條保護推動技術突破、產業升級與制度創新的深度融合。
“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河北知識產權系統將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優勢,全鏈條、全要素、全周期推進京津冀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和服務實現新跨越。”孫茂增說。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