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外貿企業一直在咬牙堅持著,和國家大局同頻共振。在這種關頭,《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為我們外貿的民營企業注入了'強心劑'。”燁通鞋業創始人施芳日前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在“世界工廠”東莞,成百上千的民營中小外貿企業支撐起了這個城市實體經濟的發展,這里是最早把握改革開放機遇的一座城市。如今,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越來越多,作為企業,他們感到倍受鼓舞。
去年,民營企業創造了“三個首次”。第一個首次,是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首次超過60萬家,達到60.9萬家,持續為外貿發展注入新生力量。第二個首次,是首次成為我國高技術產品的最大進出口主體。第三個首次,是占我國消費品進口比重首次超過50%,同比提升2.8個百分點至51.3%,其中在日化用品、水果等產品中比重超過六成。
施芳說,在和美方博弈的過程中,他們始終堅持跟隨國家導向,絕不讓步。在他們的堅持下,現在已經有部分美國客戶松口表示可以恢復生產,并且所有成本由美方自己承擔,“其實就是成本轉嫁到了美國消費者身上。”
“外部的風浪越大,我們越要需要齊心協力!”施芳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不僅明確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更以務實舉措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要求相關主管部門在項目推介對接以及要素獲取等方面提供規范高效便利的服務,為民營企業出海過程中面臨的一些政策空白區域的支持也提供了正向引導。
文| 記者 孫綺曼 劉佳寧
圖| 記者 湯銘明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