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名游客在震天響的口號聲中,向“敵軍”發起沖鋒,再一起歡慶勝利。在山東臨沂某景區,25分鐘給你“戰前動員+激烈戰斗+全城歡慶”的全套沉浸式體驗,就像在《亮劍》的片場當群眾演員。這種文旅創新,打破了“走馬觀花拍照打卡”的老套路,讓年輕人玩一把紅色Cosplay(角色扮演)。
透過喧鬧的BGM(背景音樂)和花哨的道具槍,總感覺有點怪怪的——革命先烈用熱血打下縣城,變成網紅打卡劇本,真的好嗎?當游客舉著塑料大刀喊打喊殺時,項目設計者有沒有想過:這種粗放的戰爭游戲,會不會把紅色記憶稀釋成“娛樂糖水”?
文旅創新,可以活化歷史,但不能把英勇犧牲變成劇本殺的戲謔劇情。
同樣值得警惕的,是商業邏輯對紅色基因的侵蝕。當“戰火紛飛”成為景區營銷話術,當“沖鋒陷陣”被包裝成熱銷產品,那些最需要傳承的理想信念,反而會在流量狂歡中被淡忘。
游客們一批批地表演攻城,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道具武器誤傷、人群擁擠踩踏、消防通道堵塞……都是潛在風險。預案做得足不足?秩序控不控得住?有網友調侃說:怕一激動,收不住手。要是一語成讖,就麻煩了。
文旅破圈,不能只想著給歷史穿戲服,而是要讓革命精神活在當下。噱頭和流量也許可以短暫圈粉,但如果缺少對真實歷史的敬畏,就不可能長久留住人心。
真正的紅色文旅創新,不能著急,更不是兒戲。
原標題:《“跟著團長打縣城”?文旅創新豈能兒戲!| 鋒面評論》
欄目編輯:潘高峰
本文作者:新民晚報 曹剛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