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全體船員聽令!今晚,我們要駛向解放區!”近日,上海海事大學校園內上演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海上對話”,百余名師生齊聚忠信篤敬廣場,共同體驗沉浸式團課《海遼輪起義》首演。
1953年版“伍分”人民幣上,印著海遼輪的圖案。1949年9月19日,這艘懸掛巴拿馬國旗的商船在中共地下黨的策劃下,沖破重重封鎖抵達大連港,于開國大典當天舉行升旗儀式,成為新中國第一艘升起五星紅旗的海輪。
日前,上海海事大學與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將校友方枕流和海遼輪的故事以沉浸式課堂的形式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將舞臺搬到校內廣場,師生親身參與到歷史學習、劇本創作、角色打磨、現場演出等環節,感悟先輩精神,砥礪報國之志。
這堂生動的團課帶領青年學子“重返”歷史現場,感受航海先驅的信仰與擔當。演出前,參演學生深入校史館研讀史料,規劃航線;舞臺上,他們化身船員,在“敵機偵察”時焚燒棉紗制造濃煙,在“特務盤查”時以燈語周旋,以細節還原歷史的驚險與智慧。
觀課后,來自信息工程學院網絡工程232班的羅俊蘭興奮地說:“作為海事學子,‘ 藍色血脈’中流淌的不僅是航海精神,更是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p>
“‘海遼’輪起義不僅是航運史上的豐碑,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上海海事大學團委書記趙大為表示,通過沉浸式演出,學生在角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在演繹中體會先輩的抉擇——這種“共情”遠比教科書更震撼人心。
青年學子上演沉浸式團課《海遼輪起義》。學校供圖
作者:任朝霞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