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老鼠”蜜袋鼯火爆社交網絡,用專業水循環魚缸飼養水母引來眾人圍觀——2025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情感需求的多樣化,寵物呈現需求多元化、品類豐富化等新動向,異寵和水族的飼養者日益增加。
隨著寵物在人們生活中地位的提升,養寵人對寵物的認知和情感投入也在不斷深化。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調研顯示,58%的養寵人愿意稱自己的寵物為家人,29%的人將寵物視為好朋友。擬人化行為已融入養寵人日常生活,65%以上養寵人曾為寵物搭配食譜,近四成養寵人在節假日規劃帶寵出行,26%的養寵人曾為寵物拍寫真,穿搭節日服飾。這表明,寵物不僅是陪伴人們生活的動物,更成為情感寄托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寵物的情緒價值也愈發受到重視。除卻普遍認為的可愛屬性外,82%的飼主因孤獨感選擇飼養寵物,43%的人群希望通過寵物緩解生活乏味。值得注意的是,42%的飼主會主動感知并回應寵物情緒波動,超過六成人群表示愿意投入更多精力關注伴侶動物的心理健康。這種情感紐帶的重構,使得寵物在現代人心理調節機制中承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
寵物飼養結構正經歷顯著革新。近六成養寵人養過兩種及以上寵物,“犬貓共養”與“異寵+水族”模式最為普遍。多寵趨勢背后不僅是“都可愛”的選擇困難癥,74%的養寵人表示“每種寵物都有性格和種類差異,想體驗更多可能性”,45.7%的人是為了讓它們陪伴彼此,防止寵物孤單,超三成人為了讓自己的社交分享內容更豐富。這種趨勢推動著傳統飼養范圍的突破,人們對寵物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貓狗,而是向更多種類的寵物拓展,標志著人與動物關系進入多元化共處的新階段。
在特殊寵物飼養領域,水族生物與觀賞禽類占據主導地位,其中水族類因養護便利性和觀賞價值呈現較強發展潛力。爬寵,蟲類的飼養群體快速擴大,展現出細分領域的成長活力。不同物種的養護特征差異顯著:爬寵與水族更側重環境營造,鳥類、兔類則偏重營養管理。這種分化現象反映出當代人飼養需求的個性化趨勢,推動著伴侶動物養護體系向專業化、精準化方向演進。
文/本報記者陳斯
(北京青年報)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