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發起的“數字生命”大科學計劃4月24日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啟動。這一計劃將依托生物醫學成像領域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對生命體結構與功能進行跨尺度、多模態、可視化觀測與精確測量,數字化“描繪”生命現象與疾病發生機制,助力解決復雜生命科學問題,推動重大疾病研究,解碼生命奧秘。
隨著多組學、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生物醫學的研究范式正發生變革。新華社記者在啟動儀式上獲悉,為推動實施此項大科學計劃,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聯合多所高校院所及醫院將開展首批13個重點項目,包括“數字大腦成癮機制”“AI解碼生物鐘”“數字心臟”“數字骨髓”“數字干細胞”“數字腫瘤與腫瘤微環境”等。
“全球生命科學正邁入‘大數據+AI’驅動的新時代。”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和平表示,“數字生命”大科學計劃的啟動是中國科學家應對生物醫學領域技術變革需求、推動生命科學系統性解析的重要實踐,將有助于解決生命復雜系統的跨尺度數據整合難題,為疾病機制研究、精準醫學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未來,我們將圍繞‘數字生命’主題,聚焦基礎研究和疾病研究,整合生物醫學圖像、成像組學等各類數據,建立多模態大模型,實現對細胞、器官、生命體的‘數字解碼’,更好地揭示生理病理過程機制,量化理解生命的本質規律。”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副主任陳良怡教授說。
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0個優先建設項目之一,由北京大學作為項目法人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作為共建單位,今年3月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來源:北京號
作者:發展北京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