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在教育領域默默發光發熱,殊不知它的前身北方大學農學院,有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1939年12月,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誕生,這便是河南科技學院的溯源起點。隨著局勢變化,學校遷至晉冀魯豫邊區重鎮長治辦學,歷經北方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長治分院等多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后,校址選定河南輝縣百泉,又經歷了平原農學院、百泉農學院等時期,直到2004年5月,正式定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1945年底,黨中央一聲令下,延安的教學科研單位開始撤離。1947年3月,在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方大學農學院于山西長治成立,樂天宇擔任院長。學院設有畜牧獸醫、制糖、經濟植物三個系,并附設研究室。從一開始,它就將“為戰爭為人民服務”作為辦學宗旨,被親切地稱為太行山上“人民的農學院” 。
在教育方針上,北方大學農學院實行科研、教育、生產三結合。當時辦學條件艱苦,師生們幾乎是白手起家。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在多個省市縣區辦學,建立起20多個糖業工作站、20個制糖廠,18個獸醫院等。還創辦了解放區第一所森林專科學校,構建起完備的教學體系,深受百姓贊譽,被稱為“北大農學院”。
北方大學農學院的貢獻不可磨滅。在戰爭和國民黨封鎖導致食糖斷絕的情況下,學院開創糖業生產研究工作,設立糖業專修科,組織糖業合作社。1948年冬,收獲甜菜40萬斤,制成砂糖2萬斤、蜜糖1萬余斤,既解決了食糖需求,又推廣了制糖技術,還為新中國國營糖廠培養了骨干力量。北方大學農學院這段歷史,是河南科技學院的寶貴財富,更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