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本周末,中國科學院舉辦第二十一屆公眾科學日活動,中國科學院百余個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屬高校對外開放,組織近400場科普活動,讓觀眾直觀感受科學魅力、學習科學知識、點燃科學激情。
開放科研場地 讓公眾走近科研一線
本次公眾科學日,20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圍繞公眾感興趣的熱門話題開展科普講座、在線問答和互動交流,講解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激勵年輕人投身科學事業。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工作人員稱,今年開放了有400多個場地,有6000多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等志愿者參與這次活動。
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神秘爆炸洞”吸引了大量觀眾,大家走進這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實驗室,近距離參觀當時的實驗裝置,了解我國爆炸力學的發展歷史,真切感受老一輩科學家們科學報國的擔當和情懷。
互動科學體驗 直觀感受科學魅力
用科學解釋“百步穿楊”、用實驗體驗“踏電狂飆”,小廣場現場上演的超導磁懸浮實驗秀、《元素奇跡》化學反應秀等一系列互動實驗,將復雜的科學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公眾。
增設人工智能相關專場科普活動
此次公眾科學日還增設了人工智能相關專場科普活動。在蘇州,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工程科普館試開放,公眾可現場體驗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診斷、手術計劃導航、無創腦機接口等方面的臨床應用場景。
從2005年起,每年5月的一個周末,中國科學院院屬科研院所和院屬大學都會面向公眾開放,到今年已經是第21個年頭。據統計,本次公眾科學日預計將接待觀眾近50萬人次。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