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韓國是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然而,在以瘦為美的潮流影響下,不少體重正常的韓國人也服用減肥藥,而不考慮它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醫學專家為此呼吁對減肥藥的使用加強監管。
據韓國《中央日報》23日報道,丹麥諾和諾德公司出品的一款減肥藥自去年10月15日在韓國上市以來熱銷,為這家藥企貢獻了至少2.7億美元收入。然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23年發布的一份健康報告顯示,韓國15歲以上人口中只有大約4.3%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不低于30,屬于肥胖人群。
5月22日,游客在韓國首爾觀賞園藝作品。新華社發(全休相攝) 諾和諾德公司提示,該藥副作用包括可能引起腹痛、低血糖和胰腺炎等癥狀,可能增加腸道、關節和腎臟受損害的風險。韓國食品和藥物安全部門建議醫生只給BMI不低于30的患者以及達到27且患有并發癥的患者開具處方。然而,不少醫生開藥時把關不嚴,使不符合條件的人也能輕松買到這種藥。
《中央日報》援引韓國內分泌學專家李才赫(音譯)的話報道,一些診所開這種藥的處方“不是為了治療肥胖,而是為了賺錢”。這種藥不在韓國全國醫療保險范圍內,患者一個月藥費平均為37.2萬韓元(約合1949元人民幣)。
李才赫認為,減肥藥在肥胖人口很少的韓國大行其道,深層原因是人們受有悖健康的審美標準影響。
韓國肥胖研究學會2023年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調查對象中,32%體重正常和5%偏瘦的人自認肥胖;71%的女性認為肥胖會受到歧視。
李才赫說:“不斷強化狹隘的審美標準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尤其是對青少年,導致他們采取有害健康的行為。”
他認為,年輕人對美的標準更為敏感,更容易受到影響,以至于濫用藥物,因此需要對減肥藥的使用“采取更嚴格的監管和更謹慎的態度”。(歐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