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是第32個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題是“持續科學補碘,推動健康發展”。5月14日上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第10場“魯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布會,介紹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學補碘有關健康知識,引導社會公眾增強科學補碘意識。記者在會上知悉,我省16市5.67萬個行政村(社區)為碘缺乏地區,占全省行政村(社區)總量的92.08%,全省16市均有分布,其中棗莊、東營、日照、德州、濱州5市全部為碘缺乏地區。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碘缺乏地區和適碘地區的劃定》(WS/T 669-2020)和《水源性高碘地區和高碘病區的劃定》(GB/T 19380-2016),以行政村(社區)為單位,居民飲用水水碘中位數低于40μg/L的,劃定為碘缺乏地區;水碘中位數在40-100μg/L之間的,劃定為適碘地區;水碘中位數高于100μg/L的,劃定為水源性高碘地區。
“隨著全省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等工作的推進,我省大部分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飲用水水源得以更換,水碘含量發生了明顯改變。”山東省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蔣雯表示,2024年,全省以行政村(社區)為單位進行了居民飲用水水碘含量檢測,按照上述標準,完成了新一輪碘缺乏地區和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劃定。
蔣雯介紹,我省3029個行政(社區)村為適碘地區,占全省總量的4.92%,主要集中在濰坊、濟寧、聊城、菏澤等市;1840個行政村(社區)為水源性高碘地區,占全省總量的2.99%,主要集中在濟寧、菏澤兩市,與2020年相比,水源性高碘地區的行政村(社區)數量減少了73.13%。全省136個縣(市、區)中,98個縣(市、區)的行政村(社區)全部為碘缺乏地區,2個縣(市、區)的行政村(社區)全部為適碘地區,25個縣(市、區)存在碘缺乏和適碘兩種類型地區,1個縣(市、區)存在適碘和高碘兩種類型地區,10個縣(市、區)同時存在碘缺乏、適碘和高碘三種類型地區。
(大眾新聞記者 周欣怡 實習生 劉鑫)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