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聞報道”授課現場。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任曄 通訊員姜月陽傅熙媛 邢軒溢 長沙報道
在媒體融合深度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紅網新媒體集團,共同打造“融合新聞報道”特色課程,通過業界導師深度參與的跨界教學模式,為新聞傳播教育注入實戰基因,培養適應融媒生態的復合型人才。
“同學們要多從日常的細微處捕捉靈感,讓微觀敘事照見宏觀時代。”紅網編委周逸峰以“做思想的鈣片”為核心理念,指導學生在深度報道中挖掘社會熱點與民生議題,善用數據可視化、多媒體融合等技術手段,通過普通人視角的微觀敘事折射時代圖景,構建兼具思想深度與傳播力的作品范式。
紅網理論評論中心副主任張廣蓉拆解《青椒評論》等實戰平臺案例,系統解析新媒體評論的破題邏輯與寫作規范,將二十余年從業經驗轉化為“理論框架+案例實操”的雙重指引,幫助學生建立從選題到傳播的完整認知體系。
紅網教育與出版工作室記者張興莎以一線采訪經歷為教材,揭秘短視頻新聞“簡短有力”的創作密碼,從復雜現場抓取關鍵信息、與采訪對象建立信任紐帶,到綜合運用多媒介手段還原事件全貌。
紅網新聞傳播中心產品設計部主任鄧琴通過多件作品,展現動畫新聞、互動敘事如何平衡新聞五要素與用戶體驗,談到融媒時代記者需具備“技術+創意”雙驅動思維,在虛擬與現實的交互中實現新聞的藝術化表達。
紅網攝影記者張必聞聚焦AI技術在新聞中的創新應用,現場演示“ComfyUI”生成高質量新聞圖像的過程,提出“用技術拓展視覺敘事”的理念,打開算法驅動下虛實結合的融媒創作新空間。
課程突破傳統教學場域,形成“理論輸入-實戰訓練-生態認知”的培養閉環,學生從領悟“新聞為何重要”到掌握“如何讓新聞被看見”,課堂延伸至真實新聞現場。這種“學界奠基、業界賦能”的校媒協同育人課程模式,正助力破解媒體融合時代的人才供需痛點,為行業輸送兼具專業素養與創新思維的全媒型人才。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