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我用AI校古籍——我是‘校書官’古籍大眾智能整理計劃(2025年)”啟動儀式暨“古籍數字化前沿論壇”召開。活動征集全國高校大學生和社會公眾,利用“識典古籍”整理平臺,共同參與古籍數字化整理工作。
本次活動面向對古籍整理感興趣的高校大學生和社會上的古籍整理愛好者開放,覆蓋春季(3月26日-5月31日)、夏季(7月1日-8月20日)、秋季(9月22日-11月30日)三個階段,分為初階和進階兩類任務。初階組參與“識典古籍”自動古籍文字識別(OCR)結果的文字校對,進階組負責文字精校和標點校對等高階任務。目前已有22所院校承辦,參與者將獲得實踐證書、徽章、校書俑周邊等獎勵。
活動將依托“識典古籍”平臺進行。該平臺結合了字節跳動的AI技術優勢、產品研發能力,以及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學術能力,具備分詞檢索、AI助手等閱讀功能,以及自動古籍文字識別(OCR)、自動標點等古籍整理功能,可有效提升古籍的閱讀、理解、研究和利用效率。“識典古籍”平臺對公眾免費開放,已上線超16000部古籍資源,累計有上億人次通過該平臺閱讀和利用古籍。
AI技術的加持,不僅提升了古籍的數字化效率,而且降低了參與古籍整理的門檻,普通大學生乃至社會愛好者均可參與其中。據了解,“我是‘校書官’古籍大眾智能整理計劃”已舉辦至第二屆。2024年舉辦的首屆活動吸引了1210所高校學生報名,整理古籍1643部。參與者中,大學本科占絕大多數,包括漢語言文學、歷史學等古籍整理相關專業學生。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編輯/倪家寧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