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盧家民 通訊員 趙津
“同學們知道春晚上的‘賽博秧歌’嗎?”“還記得曾打敗圍棋冠軍李世石的AI阿爾法狗嗎?”在科普現場,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馬少平教授一開場就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
5月15日,一場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科普講座在新鄉舉辦。馬少平教授為當地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題為“走進人工智能”和“我們身邊的人工智能”的科普報告。
在這場科普講座中,馬少平以春晚機器人、阿爾法圍棋等生動案例,講解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和技術原理。他特別采用類比方法向小學生們闡釋了人工神經網絡和大模型等前沿技術,客觀分析了當前AI技術存在的局限性。同時,馬少平重點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智能語音助手到無人駕駛技術,通過豐富的實例、通俗的語言展示了AI如何改變社會生活。不僅介紹了技術應用,還引導學生思考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馬少平在講座中多次鼓勵學生保持求知欲和創新精神,為未來科技發展做好準備。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師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這類科普活動對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具有重要意義。”新鄉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殷兵說。并表示,新鄉市科協將持續開展優質科普活動,為培養科技創新人才貢獻力量。
此次活動由中國老科協主辦,河南省科協、河南省老科協承辦,新鄉市科協等單位協辦。
編輯:張曉雨(實習)
二審:陳培闖
三審:盧家民
(來源:大象新聞)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