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吊機緩緩下探,一艘長11米、排水量12噸的無人艇穩(wěn)穩(wěn)落入水中。4月28日,全球首艘高速可潛無人艇“藍鯨號”建造完成,在珠海正式下水。
據了解,“藍鯨號”既能在水面高速航行,又能在水下潛航,水面航速達36節(jié),水面續(xù)航可達數百公里,下潛可實現數十米深度;它還能在水下靜態(tài)懸浮一個多月,隨時響應突發(fā)任務,可應用于氣象探測、水下地形地貌測繪、水下拍攝、水下水質取樣、水下電纜管線巡檢等多個場景。
“這是全球首艘能深入臺風中心的高速可潛無人艇實船。”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潛無人艇項目總工程師吳國松介紹,“藍鯨號”能在臺風來臨前潛入水下躲避風浪,臺風經過中心位置附近時,通過搭載的探空火箭和探測設備,探測海洋氣象數據。
該可潛無人艇項目由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南海調查中心、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立項,由云洲智能自主研發(fā)。原理樣艇成功研制后,進行了海上試驗及發(fā)射探空火箭。工程艇從2024年6月11日開工建造以來,經過耐壓體裝焊、船體裝焊、設備安裝等環(huán)節(jié),順利完成船艇建造。
“藍鯨號”可潛無人艇的成功研制,標志著我國在海洋智能裝備領域實現從技術追趕到創(chuàng)新領航的跨越式發(fā)展,為我國深入探索海洋、維護海洋權益、開發(fā)海洋資源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支撐,助力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步伐。
此次下水后,“藍鯨號”還將進行內場調試、系泊試驗、碼頭試驗、海上試驗等,有望在2026年投入實際應用。
撰文/攝影:謝靜怡
【作者】 謝靜怡
【來源】 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全部評論 (0)